• 1
  • 2

企业党建

ENTERPRISE PARTY

BUILDING

                     关注凯龙手机端二维码

PAY ATTENTION TO KAILONG MOBILE TERMINAL

TWO-DIMENSIONAL CODE

凯龙文化

KAILONG CULTURE

关于凯龙

>
发展历程

发展历程

浏览量:

  发展概况

  在荆门市西北郊风光旖旎的圣境山脚下,座落着湖北省民爆器材生产经营龙头企业--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公司1994年由原襄沙化工厂主体改制而成,公司生产工业炸药、硝酸铵、硝基复合肥、纳米碳酸钙、纸塑包装五大类产品,为煤矿冶金、石油地质勘探、交通水电建设、林业建筑、金属加工和工程爆破等提供强有力的能源支持。集团下设7个分公司(事业部)、14个控股子公司、8个参股公司,员工1600余人。其主导产品工业炸药的年生产能力达9.7万吨,涵盖乳化炸药、膨化硝铵炸药、改性铵油炸药和震源药柱4大系列的20多个品种、145种规格型号。硝酸铵及复合肥生产能力18.75万吨/年,使凯龙化工更具行业竞争优势。集团拥有1个爆破与拆除工程专业承包企业二级资质和多个三、四级资质的子公司,为各类爆破、拆除、开采工程提供专业化一条龙工程设计、安全评估、安全监理与施工服务。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集团公司已发展成为集科研、生产、销售、爆破工程服务一体化的大型民爆企业集团,正步入快速健康跨越发展的轨道。

  艰辛起步

  进入20世纪60年代,党中央针对国际、国内形势,制定了“备战、备荒、为人民”的战略方针,发出“三线建设要抓紧,要与帝、修、反争时间”等一系列号召,根据国家确定的三线建设总体规划,经第五机械工业部批准,1967年2月6日湖北省计划委员会正式下文,国营襄沙化工厂在湖北荆门应运而生。在五机部、省军区国防工办、省工业厅的领导和各级地方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首批人员进驻施工现场,土建和工房相继开工,揭开了国营襄沙化工厂建设史上的新篇章,掀起了三线建设的群众性热潮。为了抢抓施工进度,工程建设人员不分上下班,不分节假日,晴天一身汗,雨天一身泥,日夜奋战在工地上,使首条炸药生产线--铵梯炸药轮碾生产线于一九六九年国庆前夕胜利投产。经过几年扩建改造和填平补齐,工厂建设日趋完善,企业生产初具规模。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军委对军工企业的军民结合作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一场针对军工企业的变革大幕在神州大地拉开,国营襄沙化工厂被推到改革大潮的风口浪尖。为了认真贯彻中央提出的“调整改革,保军转民”的战略方针,在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下,根据部、省国防工办的具体部署,工厂结合实际,进行全面企业整顿,积极推行厂长负责制和经济责任制的试点,大刀阔斧地进行“三项制度”改革,冲破了“围墙经济”的束缚,打破了“铁饭碗”,搬掉了“铁交椅”,给企业注入了生机和活力,增强了适应市场的应变能力。1979年6月开始,企业下决心调整产品结构,把开发新产品和项目研发作为一项战略任务来抓,抽调大批技术骨干力量,先后着手对乳化炸药、震源药柱、硅酸铝耐火纤维等新产品的调研和试制,从找米下锅到开发民品,工厂在军民结合的道路上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改变了单纯依靠指令性计划下达生产任务的局面,初步探索了一条民品开发的路子,促进了工厂由单纯生产型向生产经营型的转变。经过十多年的创业拼搏,工厂建立了比较雄厚的物资基础,拥有了一批较强的技术队伍,企业管理明显改善,产品开发有所进展,但由于体制单一、机制僵化,严重制约了企业的快速发展。

  

 

  二次创业

  1994年原襄沙化工厂在全省军工系统率先进行公司制改造,创建了第一家股份制企业。为了探索资本聚集、裂变、扩张的新途径,1997年10月28日,以湖北凯龙化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为核心的湖北凯龙集团正式挂牌成立,主辅分离和集团框架的构建,为企业轻装上阵起步发展打下了新世纪腾飞的基础。跨入新世纪的2000年,市场经济“八仙过海”、“四面出击”、“各自为战”,使企业经受了残酷竞争与沉浮挑战的严峻考验,新的领导班子高瞻远瞩,重新自我定位,作出了脱胎换骨、整体改制的抉择,下定了破釜沉舟、背水一战的决心,在上级领导的支持指导下,及时调整发展战略,围绕“管理现代化、产业高新化、经营规模化、机制市场化、市场国际化”战略思路,加大投入,着力实现传统产业高新化、高新技术产业化,践行“强主硬翼”产品发展战略,实施“五年腾飞三步走”的“振兴规划”,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走上了二次创业之路,经过两年多的改革探索,以产权制度为突破口的“三项制度”改革实施到位,全员转变身份,买断安置职工297人;构建了动态股权制;形成了与企业休戚相关利益共同体,干部员工竞聘上岗,增强了危机责任意识;推行了计件工资、岗位责任工资和年薪制体系,实现风险抵押承包,大大激活了内部的潜力。“粗放型”管理向“精细型”管理逐步转变,全公司生产经营捷报频传,技术创新成果迭出。2003年至2005年,公司剥离副业组建了三个民营公司,先后开工建设1万吨/年纳米碳酸钙与6.25万吨/年硝酸铵项目,成为公司新的经济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公司沿着产业链向前向后的方向迅速发展大上项目。新建了3条改性铵油生产线、1条膨化硝铵生产线和1条单班年产12000吨的乳化炸药生产线。配置了移动式地面混装乳化炸药车,成立了工程爆破公司和金属爆炸复合项目组。钟祥凯龙楚兴公司硝酸铵生产线于2007年达产,二期项目于2011年5月建成投产。“十一五”期间企业实现利税和销售收入平均以30%的速度递增,企业跨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跨越发展

  2009年,集团公司提出了超常规发展的“十二五”发展目标规划,2010年底,集团公司开展了声势浩大的“学银光、学江南,广找差距,奋力追赶,实施凯龙化工第三次再创业活动”活动,使集团公司发展目标和规划进一步明确,全员创业积极性大大提高,工作热情不断高涨。2012年初,集团公司进一步调整战略发展规划,提出了“高举50亿发展大旗、推进凯龙跨越发展”战略目标和建设“四个凯龙”伟大愿景,集团公司在调整发展战略、深化企业改革的同时,不断加强企业安全文化建设,完善企业文化理念体系,狠抓生产经营管理各项工作,有效扭转了不利局面,经济发展在困境中保持增长。2013年,集团公司深化用人用工制度改革,明确岗位职责,优化人力资源配置,开展全员竞聘上岗,使公司责权体系进一步明晰,所有人找到了合适的岗位,所有人的才能得以充分发挥,干部员工工作激情高涨,企业活力进一步增强。2014年面对宏观经济运行下行压力不断加大,民爆产品市场竞争加剧,硝酸铵系列产品销售一直处于亏损经营状态等的不利形势下,集团公司以提高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为中心,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强大推动力,大力开展向改革要红利、向创新要红利、向管理要红利以及责任文化学习教育活动,进一步推进企业深化改革,强化内控制度执行检查考核,推进企业创新,强化市场营销,克服了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促进了企业持续稳定发展。2015年12月9日。公司股票成功在深交所挂牌上市,圆了凯龙人多年的梦想。

  

 

  公司展望

  

“十四五”发展战略

  按照“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实施“一二三”发展战略。

  一是进一步做粗长产业链,优化壮大五大板块,形成产业集群,促进共生集约发展;进一步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体系,切实落实安全责任,不断深化安全文化建设,让安全“下意识”深入人心;进一步提升环保工作的使命感、责任感和担当意识,坚持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扎实做好碳达峰、碳中和相关工作。

  二是高举两面旗帜:一是坚持不懈地推进传统产业高新化、智能化。二是实现百亿营收、十亿净利润目标。

  三是培育三个新兴产业:充分利用资本市场平台,发挥上市公司资本运作优势,引进、嫁接高新技术,以氢能产业为着力点,培育公司的新能源、新材料、新装备产业,力争通过二、三年努力“三新”产业成长壮大。